close

一、萬神殿(Pantheon)

 

 1-1

 

1-2

 

1-3

 

1-4

 

1-5  

 

數值比例:

萬神廟的入口利用高挑的柱列排序讓入口往內退縮,有將引導到裡面的感覺,入口的尺度做的非常的高,顯示出上帝是偉大的,而人是非常苗小的,穹頂內部還做了五層凹格,凹格的面積逐層縮小,但是數量相同,因此更加襯托出穹頂的巨大,並給人以一種向上的感覺。

 

幾何系列:

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了希臘廟宇和羅馬圓形建築物的結合,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由入口到內部的平面圖可以看出次建築乃左右對稱,結構柱列形成一種有秩序的美感,非常壯麗。大理石的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圖案,並在中間稍稍突起,這樣當人站在廟宇中間向四周看去時,地面上的格子圖案會變形,進一步給人造成一種大空間的錯覺。

 

構圖術:

萬神殿的外觀門廊是八根一排的花崗石圓柱,配以三角頂。門廊後是長方形的山牆,然後便是萬神殿的圓形穹頂,其高度和直徑都是43.3米,神殿內猶如進入球體的中心點,大廳的穹頂是半個球體罩在頭頂,將其曲線沿圓周向下延伸,則構成另外半個球體。整個球體無任何支撐,渾然一體,表現出古羅馬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

 

時間系列:

在主體的圓形柱列產生的視覺韻律感,順著柱列往內部走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萬神殿穹頂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這個洞識萬神殿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泄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


文化符碼:

羅馬萬神殿有其特殊之內涵及想傳達之意念。第一就是羅馬人之宇宙觀,一座萬神殿可以說是眾神之鄉-天堂之象徵,穹頂光束便會照在不同之神像上面,強調了他們之存在。另一方面,此廟也有政治上之內涵,在入口門廊有奧古斯都之神像,廟內有神格化之凱撒,而哈德連則位於圓廳內執掌大法。這時候羅馬帝國成了一個宇宙之縮影。萬神廟中的許多單元及神像就好像是帝國中之許多部份,現在成了一個個體,統合在哈德連之下。如果說得更徹底,萬神廟就好像是一個政治之櫥窗。

 

二、朱力阿斯二世銅雕 奴隸系列 夜畫晨昏

 

 2-1

夜畫

 2-2

晨昏


數值比例:

使用了人體最美的線條作雕刻,人體的線條和背景非常的和諧。

 

幾何系列:

整體看起來是左右對稱的,但是中間的人卻都偏向其中一個方向,跳脫出對稱的框框,反而使人物想是栩栩如生般有動態的感覺。

 

構圖術:

理性構圖術

 

時間系列:

前面的人位於低階,後者位於高階,呈現由上往下看的姿態, 看過去有一種漸進式的感覺,像是退縮在後方觀察前面2個人。

 

文化符碼:

柱式與神話(守護神)

米開朗基羅十分痛恨朱力阿斯二世。但他卻又受制於朱力阿斯二世。他曾離開羅馬,拒絕再為朱力阿斯二世創作,卻差點因此引發戰爭。因為朱力阿斯二世權力慾,駕馭性格很強,又好戰。

朱力阿斯二世曾要求米開朗基羅為他雕像,這尊朱力阿斯二世銅雕像,三年後就波隆那起義的人民融成大砲。這大概是米開朗基羅最不痛惜自己的藝術品被糟蹋的一次。

1529年,米開朗基羅帶領人民保衛弗羅倫斯不陷入教皇與德皇的勾結侵略,結果卻失敗了,他授命雕刻征服者麥第奇家族宗廟所在地—麥第奇教堂(Medici Chapel)。這再一次是藝術被迫臣服於政治。

米開朗基羅將其鬱悶不平表現於雕刻作品中。他雕刻了夜,晝,晨,昏四個人身像。其中以“夜”暗喻最強。

夜晝之上的麥第奇.朱良諾(Giuliano de' Medici, 1479-1516),手上拿着金幣。晨昏之上的麥第奇.羅倫左(Lorenzo de' Medici, 1492-1519),左肘緊閉錢蓋箱。他以這種方式諷刺征服者。

 

三、蒙娜麗莎的微笑(La Gioconda)

 

 3-1

 

 3-2


數值比例:

蒙娜麗莎之所以看起來似笑非笑是因為達文西應用了眼睛的錯覺。眼睛的中心部位一般對較為亮的區域敏感,而邊緣則對較暗的區域敏感。人一般確認笑容時主要是靠嘴唇和眼睛的形態特徵判斷。而達文西就是利用了蒙娜麗莎嘴唇形成的陰影。當你盯著她的眼睛時你不會忽視她的嘴和眼睛,就會覺得她在微笑,而你盯著她的嘴時你會忽視她的嘴和眼睛,就會覺得她沒有在微笑。

 

幾何系列:

達文西使用金字塔結構來將畫中的女士簡單而充滿地放置在畫中。她的疊在一起的手構成金字塔前方的角。她的右手輕輕地搭在左手上,姿勢十分優雅,也流露她平和、沉穩的心境。這個手臂和手的姿勢,使身體形成一個安定的三角形構圖,她的胸部、頸部和面部煥發出與她的手同樣的柔軟的光芒,引導觀者的目光隨著她的周遭而轉動,益顯畫面的動態感。

 

構圖術: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最早的一幅半身畫像,畫中人物坐著並把交疊的雙手擱在座椅的扶手上,從頭部至腰部完整的呈現出半身形體,一改早期畫像只畫頭部及上半身、在胸部截斷的構圖,為日後的畫家及攝影師樹立新的肖像圖基本架構。

達文西運用了一種稱為「暈塗法」的技法,也就是將透明的油彩層層塗上,使底層色彩的明暗界線逐漸模糊,同時他也去掉礙眼的輪廓線,讓人物柔和的浮現出來。蒙娜麗莎的微笑永遠帶著一層柛秘的面紗,是因為她那微微翹起的嘴角左右不太平均,嘴唇的輪廓不清晰所致,加上暈塗法使光與影微妙的融合,成功地顯出獨特的效果。

 

時間系列:

蒙娜麗莎是第一幅將人畫在一個想像的背景前的肖像畫。有意思的是後面的風景並不對稱。人左面的風景比右面的明顯低。有的評論家認為這說明左面的部分是後加上去的。

雖然這幅肖像的手法簡單,但人與背景之間的和諧使這幅畫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分析得最細緻的一幅畫。畫中婦人的頭髮與衣服的曲線與背景中山谷和河流的彎曲相稱。整個畫的和諧性體現了達文西對人與自然界的聯繫的觀念。在人的背後,一個遙遠的背景一直延伸在遠處的冰山。只有彎曲的道路和遠處的橋樑顯示著人的存在。模糊的分界線、瀟洒的人物、光亮與黑暗的明顯的對比和一個總體的冷靜的感覺都是達文西的風格。

 

文化符碼:

「蒙娜麗莎」的義大利文標題La Gioconda來自達文西1625年的一封信。這封信中,他說『這幅作品展示了位Gioconda的半身像』(在義大利文的Gioconda是「夫(婦)人」的意思,不一定是某人的名字)。

蒙娜麗莎的畫中人是誰今天無法確切考證,藝術史學家曾討論過多種可能性。許多人相信畫中的女士是一位佛羅倫薩富有的絲綢商和政府要員的妻子。這個理論來自於達文西晚年的一句話,他提到過一幅「巨人朱利亞諾·梅迪契委任的一位佛羅倫薩貴婦」的肖像。

曾經有人在電腦上把「蒙娜麗莎」與達文西的自畫像重疊在一起,兩幅畫像的面部幾乎一模一樣。評論家認為這只不過因為兩幅像是同一個畫家用同一種風格畫而造成的。認為「蒙娜麗莎」實際上是一幅達文西的自畫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ta8012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